Wednesday, December 31, 2008

玩 Hey! That's My Fish 雜感

一片片六角形拼圖拼成八乘八行列的蜂巢狀大陸。六角形拼圖上各有一、二或三條魚。另外還有四色各四隻木製企鵝。就是這款遊戲的全貌了。初見到它,可愛的企鵝,很容易就想讓人入手玩玩看。然而可愛的外表下,卻包含了殘酷的真實。

遊戲的玩法很簡單,企鵝就像每位玩家的棋子,在冰封的大陸上或橫或斜的移動。當移動時,便可獲得企鵝原來站的六角拼圖塊。企鵝移動時不得越過其他企鵝,也不可以跳海自盡。隨著遊戲的進行,企鵝逐漸吃掉拼圖塊,大陸會愈來愈小,甚至會出現孤島。

奇怪的是,第一次玩,記得我就曾發現它是個血腥的遊戲。後來,玩了幾次。總覺得總被其他玩家圍政。被逼到角落或孤島上,只能吃到少少的魚。印象中總是慘敗。因此總也有些不甘心。但在今天我可以確定,它真的是一個血腥的遊戲。桌上遊戲雖然我只玩過十幾款。但像Bang!,富饒之城,卡坦島等等這些心機的甚至還砰來砰去的遊戲,都不會帶給我這種感覺。還會覺得很歡樂。今天在社團終於玩這款遊戲獲得勝利了。卻發現必須在遊戲過程中處處把對手逼到絕境,不留餘地。才能在最後險勝。第一次玩遊戲會對輸的人感到歉意。不可思議。也才發現,之前並不是其他人圍攻我,而是每個人都必須攻擊其他企鵝,以求得自己的生存。在這塊大陸上,沒有和平共存這回事。我今天突然了解這件事,也突然了解了這款遊戲。明明長得很可愛,為什麼會藏著令人害怕的氣息? 我想我以後不會再玩它了。雖然這樣說對愛它的人有些過意不去,但它真的不是我所喜歡的類型。
[ Read more ]

Sunday, December 28, 2008

A New Teacher and A New Step to E

自從我上個老師不告而別之後,已經上了新老師三堂課了。若說上個老師的這個舉動最令我不滿的地方,倒不是她不再教我。而是在心裏不滿她很久,卻還忍著沒提出要換老師的期間,竟然先被她擺了這一道。這樣也好啦,至少我就不會是個盛氣凌人不努力還挑老師的壞孩子,而是一個被放鴿子的受害者。

一個小提琴手,一定要有"絕對"音感啊。不管是第一位老師那種一副不能理解為何會有人沒音感還來學小提琴的高傲語氣,還是現在這位老師和藹的說法。在在都表達出這樣的意念。也許,在我自我安慰的想像中,相對音感應該也是被容許的吧。雖然我現在連此等能力都盡付闋如。於是我還在半音間的連續波長變化上掙扎。奇怪的是,在拉練習曲的時候,往往老師都不會指出音準的錯誤。明明自認按得不對 (我聽不出來),老師卻不會糾正。難道其實我按準了? (自我滿足),或者老師認為久了自然會準?,或者老師認為這種自嗨成人班就不用太在意這些"小事"? 有時拉得無聊的我會想起這種問題,不過也覺得沒有問老師的必要。反正這種事只能靠自己跟調音器。

據載小提琴最早出現在十六世紀的義大利,在十八世紀演變成直至現今仍保持的模樣。是小提琴家的自尊讓在指板上畫音階線變成是種不專業的表現,抑或是因應氣溫與壓力的變化,導致畫線不可行呢? 跟前一位老師的作風截然不同,新老師在我的指板上貼滿了貼紙。我最近總希望貼紙不如貼厚一點,好讓我用指尖就可以摸到定位,而不用眼看。不然一邊看譜一邊看弦一邊看調音器還挻累人的。

這個星期開始教E弦。加了這根最外側的弦,卻導致我由E換A時必然轉太多角度而同時拉到AD二弦。意外的非常難控制。而且E弦出乎意料的高音真的很刺耳。最近練琴愈來愈常戴耳塞了。不曉得小提琴家在演奏時會不會戴耳塞? 我想應該不會吧,不過,真的很吵耶...。
[ Read more ]

Sunday, November 2, 2008

關西湊熱閙之旅 Day 3

8月11日, 2008, 京都
§ 清水寺 §

清水寺‧本堂舞台清水寺清晨六點半就開門了,而且不能太晚去,不然人會太多。雖然我們也想早點出發,不過飯店早餐七點才開張,加上前一晚看花火的疲累,我們仍拖到八點多才出門。在京都駅前的巴士站已排了長長人龍。星期一的早晨不知是上班的人多些,還是旅遊的人多些。搭上巴士前往清水寺,在五條坂下車。沿五條坂轉茶碗坂這條路走,就可以到清水寺了。一般人大都走清水道前往清水寺,茶碗坂又稱為清水新道,似乎是新開拓的路線。燠熱又寧靜的早晨,我們沿坂坡前行。兩旁無喧鬧的店家,一路上連行人都很少。坡道盡頭立著一塊清水寺的石碑,在此盡頭處左轉,就來到了寺院的腳下。地圖上畫著有兩條路可以走到大舞臺,我們本想由距茶碗坂較近的這條路上去,但院下的山坡壁上卻寫著叫行人從大門入口處入寺。雖然眼前明擺著一條路,卻也不想給自己或別人添麻煩,所以我們還是繞到清水道所銜接的入口。經過大紅色梁柱的仁王門及三重塔,走過一段綠意點綴的院地,就來到本堂前的入口。

音羽山的清水寺初建於西元798年,卻又在1629年間燒毀。許多木造建築的生命總盡於大火中,清水寺亦無法倖免於外。幸而本堂自1633年重建後維護至今,使我們仍能一見這雄偉的建築。依山而建的本堂在斜坡上,用一百多根木柱構建出大舞臺的平臺。這令人讚嘆的建築方法,使它比其他更古老的木建築更受矚目。我們來到舞臺時,遊客還沒有很多。人們三三兩兩走上夏日陽光照射下的舞台。陽光太炫目得令人無法眺望前方的景色。江戶時代日人曾相信,若懷著願獻出性命也想實現的願望,自舞臺上躍下而無損,則願望會得到觀音的應允實現。據說江戶時期因此一躍而下的人數共有234人,而且存活率還達到85.4%。清水寺周圍的居民還因而受不了而向寺方請求想辦法解決。最後才在明治五年(1872年),由日本政府下令禁止飛躍,並在舞台周圍設置防護欄後,這種行為才逐漸消失。這不由得令我想到卧虎藏龍電影裏的新疆傳說,莫非各地都有這種奇妙的信仰。於若要照得大舞臺,得要走到舞台一邊外的釋迦堂及阿彌陀堂那邊,也就是一般遊客照相的著名攝角。自本堂看去,釋迦堂及阿彌陀堂的平臺,也用一樣的工法建造。只是規模比較小。這次我們到京都,剛好遇到清水寺千日詣的時節,特別可以進到本堂內陣參拜。不枉我們挑了個這麼炎熱又是日本的假期期間來。於是我們也進去走了一圈,參拜其中供奉的觀音及菩薩。沿舞臺左側的長階梯往下步行,就到了音羽瀑布。現在看到的所謂的音羽瀑布,好像就是自小祠堂頂三個流口流下到石板地小池子裏的三束泉水。相傳奈良時代尋訪靈水的延鎮上人,便是因為找到了音羽泉水,才在此設立了清水寺。而小祠堂裏拜祀的便是最早在此地修行,並將靈水託付給延鎮上人的行叡居士。

音羽瀑布前排隊的人不多,我們自然也前去沾嚐一點名水。這三束水各自祈祐學業成就、戀愛及身體健康。但據說貪心全喝的話,願望會失效哦。只要喝一口就足夠了。雖然沒什麼人排隊,但取水得拿長長的鐵勺子伸直手臂,水流重力再加上力臂作用,還要注意不要把勺子給不小心掉了下去,其實還頗費力。收放鐵勺子的地方,寺方還貼心的用上了紫外燈殺菌室。不過後來人變多時,鐵勺子似乎等不及放進殺菌室就被取用了。這樣說來,清水寺還是早些到的好。





清水寺 - 仁王門清水寺‧舞台音羽の滝

§ 和服體驗 §


和服體驗中本來沒想過要穿和服的,畢竟自認不算上相。不過似乎來京都一趟,沒穿過和服,就好像去了迪士尼樂園卻沒看夜晚的表演秀一樣,會留下一絲缺憾。於是來京都之前還是約了和服體驗的行程。我選在岡本織物店體驗和服,因為它離清水寺很近,可以租穿一整天到晚上八點,又可以線上預約。不然其實心中是覺得另一家名叫染匠的店似乎更有和式傳統的風味。從清水寺出來,沿方才的茶碗坂下行,在東五六店門邊的巷子拐彎而入。沿巷子而行,先看到右手邊有一間仿製清水寺「懸造法」外觀的民宿或餐廳,再來就看到左手邊一家石垣竹牆如民宅的房子,門口立著一尊和服及寫著「レンタル着物岡本」的牌子。這裏就是岡本織物店了。我們在門外按了一會兒的門鈴都沒人應門,只好擅自開門進了庭院,在房子門口再按內門的門鈴,這才有人出來應門。一進門的氣氛是安靜的,已經看到有幾個女孩換上了和服。因為天氣實在太熱,我在挑和服前就先問了一下店員,是不是穿浴衣會比較涼。但店員卻回答,在這種天氣,浴衣跟和服一樣都很熱。既然如此,當然我還是選擇穿和服囉。

店內和服體驗穿的和服,是京都人一般日常穿的小紋,也就是衣服料上是染上小碎花紋的。我不愛深色大花這種太鮮艷的感覺,故挑了一件白色粉紅淡花的樣式。至少看起來比較不熱。挑了衣服,再請店員幫助挑了腰帶,就上樓開始著裝了。著裝首先要換上一件棉布小衣,再穿一件白領內衣,這是到時穿上外和服後會露出白領子的部份。然後,大家都知道穿和服是沒有腰的,那像一般女性有腰身的話怎麼辦?以前從來沒仔細想過這種問題。只見此時店員拿來了一條白毛巾,就把它牢牢捆一圈在我的腰上。好了,這樣就沒有腰了。接下來就是穿上那件碎花外衣。一樣牢牢綁緊。真的綁很緊耶,都覺得要屏住氣息,綁好後就只能小口呼吸的感覺。最後要綁腰帶前,店員拿著腰帶比了比。似乎覺得我的腰還不夠粗。於是她又拿了一張弧形布面包的硬紙板出來,裝在我前腰腹的位置,才繫上腰帶。

岡本織物店有專門的美髮造型師負責髮粧。於是我也請他們幫我弄了一下頭髮。但結果跟我想要的不太一樣。她說因為我的頭髮太短沒辦法梳髮髻。雖然我覺得弄好的頭髮有點像前天大阪花火會場看到的蓬蓬頭艷麗女,但髮膠都已經大概噴了半罐在頭頂,我的日文也沒好到可以跟她要求修正。只能心裏想著,也許這就是日本人覺得可愛的樣子吧的接受了。



2 KG坂

穿好衣服下樓,因為店裏開著冷氣,所以還不會熱。等到真的踏出店門,才真的覺得熱了。我腳踏著黑漆面桃紅碎花布縄的夾腳草履,手上撐開跟店家借的鏤空邊小黑傘,打算往回到清水寺逛逛。小黑傘擋住了直射的太陽光,卻擋不住從各方湧來的熱度。和服奇妙之處,在於雖然穿了三層寛又大的長衣,卻非常透風。若有一陣風來,整個身體除了腰部以外都會有風吹拂過的感覺。腰部,因為裹了毛巾又加了紙板,整個只有在悶燒的感覺。可惜夏季京都的風並不常見,於是乎走沒多久就開始流汗了。根據一個上午所照的相片來看,我大概走到清水寺後門往音羽瀑布的台階那邊,就已經油光滿面。一路上邊走邊只喊熱,腦中似乎除了熱這件事外,已經沒太多可以理性思考的空間了。清水寺這時已經充滿遊客。大舞台上一堆人,音羽瀑布前也排了長長的人龍。寺院裏那早晨原有的清靜感已不復見。看來觀光客是一車一車的湧入。還好沒有決定要換好衣服才來逛清水寺。我們大概又在清水寺逛了約一個鐘頭左右,最後不得不停在本堂下的一間冰棧吃冰休息。一直很想很優雅的穿和服在傳統京都的街道上逛逛。但此時心中的這個念頭卻交織著盛夏日旅遊的悔恨。當下覺得反正臉上都是油水、邊走還要邊擦汗的形象,實在跟自己心中優雅的期望相差太遠,就決定還是儘早換回現代服裝好了。於是乎,我們下了清水寺,沿清水坂而行。清水坂上滿是遊客,路邊有賣紙扇的、京小物的、及一些和式菓子點心等等。好棒的日本風情啊,可惜我滿臉都是汗…。

總算回到岡本織物店門外,心中雖然有些不捨,畢竟可以租借一整天的和服我只穿了三個小時,但些許還未被熱天蒸發的冷靜思考還是勸我把它換回來。重點是照片也不會好看啊,那還有什麼好留念的呢? 店員對於我那麼早就回來似乎有些驚訝。對於出生於亞熱帶盆地的我竟對付不了溫帶盆地的夏季,我也覺得有些驚訝。換回現代裝束後,發現沒有想像中的突然變涼快的那種轉變。不過,可以自由的擦汗,搖扇子,還可以邊走邊吃冰,至少不用擔心中暑了。下次,別再是夏季來京都,或許我還是會想再嘗試一次和服吧。就好像在迪士尼戴個米老鼠耳朵是常識一般。身處在京都那些古風滿滿的街廓上時,總會覺得那服裝是合理的衣著。但若是夏天的話,除了浴衣外就免了吧。


§ 祗園 §


石塀小路清水坂上有好幾間賣紙絹扇的店。這種摺扇,在此地稱為京扇子。便宜的八百一千日元即可買到,貴的有漂亮花朵山水絹染的也有七八千元以上的。若是夏天到關西玩而手上無扇的話,倒可以挑支好看而不貴的買下。清水坂中段右側有條不太顯眼的下坡石階路,就是又稱為三年坂的產寧坂,沿三年坂而下不遠就可接到二年坂。這幾條街上都有不少賣京都小物的店家,而且因為是往來清水寺及祇園間的路線之一,路上總人來人往。我們還在路上遇到扮成藝伎的日本女孩。白色臉粧畫上一抺鮮紅小唇,頭上套著藝伎髮型的假髮頭套,身著黑底大振袖,金色緞面腰帶綁在背後拖出長長的尾擺,緩緩的走著。身旁有位穿著和服的應該是男友的男士幫她打傘,還有一位手持相機的攝影師跟著。這應該是玩藝伎體驗的日本人吧。雖然知道不是真的藝伎,還是有很多高中生、遊客請求跟她合照。不久前的和服熱還才記憶猶新的我,真的非常佩服她的能耐。

在這附近隨便找了家蕎麥麵店吃了午餐,老闆娘的謝謝惠顧是京都腔的「お気に」。然後我們就往祇園前進了。從二年坂轉寧寧之道 (ねねの道),再左轉便走進著名的石塀小路。石塀小路的前半段,是有著石礎木牆房舍的曲折小路。有趣的是,在到了寧寧之道後,行人就變稀少了,走進石塀小路更是如此。小路的曲折,隔開了大街的喧鬧,也隔開了過往的人,而有遇不著人的寧靜。據說這些房舍大都是高級料亭或旅館,白天靜悄悄的街道,到了夜晚開店時才會熱鬧起來。小路的後半段,則回復到較為一般的石牆筆直而小巧的巷道。有點像是龍貓裏梅抱著玉米被羊嚇到跑過的小路,電線桿上還立了一個「靜」的木牌。看來石塀區真的很注重寧靜呢。




三年坂(産寧坂)八坂の塔信三郎帆布

從石塀小路出來,我們沒有先去祇園,倒先去了八坂神社。那是因為,八坂神社剛好在往一澤信三郎帆布店的順路上。出發前就耳聞的帆布包店,已有百年歷史的傳承。由於每個包都是師傅手工縫製的,每天的產量有限。在Mobile01上曾有人還得排上長長的隊伍才能進得了店門。甚至據說早上九點開門,下午大概就沒剩什麼包了。所以在已經下午的時刻前去,其實本來沒抱什麼太大的期望。這間店在東大路通上,過知恩院不遠就到了。我們大概下午三點左右到達,意外的沒有本日售罄也不需要排隊。店內雖然人很多,但布包的樣式還蠻多的。也許只有一些可能真的熱賣的款沒了吧。老實說這邊的布包真的不錯,工細料實在,價錢以日本的物價來說算很合理的。這幾日在京都遊玩,不時都還會看到有人提著這家店的提袋或用著這家的帆布包。想想它也可算是京都的名物了吧。


花見小路滿足的買完了包,我們才來到祇園一遊。據說愈接近晚上七、八點的晚餐時間,愈容易在那一帶遇到舞妓或藝妓。我們到祇園時才下午四點多,這個時段完全不見藝妓的蹤影,路上只有觀光客。花見小路及其巷道裏的房舍大部份是置屋或茶屋,也就是舞妓藝妓休息及工作的場所。由於還未到晚餐時間,大部份的門都是緊閉著,看不出房舍的實際用途。大部份的房子在一樓的牆外都會放在竹製的弧形籬笆。不曉得是不是防盜用的。這東西在京都相當常見,在去過的日本其他城市卻沒有看到過。京都市內大部份的區域已經被現代化的建築取代,然而祇園這塊離四條河原町鬧區不遠的區域,仍保持著傳統的房舍。附加上可能會遇上藝妓的期待,祇園儼然已成了國外觀光客必臨的景點。倒是日本本國的遊客,也許因為茶屋也不是一般人會常來的地方,似乎就比較少。路上的西方觀光客比,與這幾天的其他景點比起來,真的多上許多。

晚上回到京都車站吃蛋包飯,店名是「私の卵」。味道尚可,價錢不貴。好吃的東西,則是在伊勢丹樓下的一家名叫「京きなな」的冰淇淋店。這家店是「祇園きなな」的分店。「祇園きなな」在祇園,總有很多人在排隊,賣的是白玉蜜豆冰淇淋一類的甜點。「京きなな」只有賣霜淇淋跟冰淇淋。不知本店的如何,「京きなな」的抺茶霜淇淋真的非常好吃。濃濃的抺茶香,一嚐就知這真的用心加了十足份量的抺茶在裏面。另外我們也買了他們的芝麻冰淇淋。芝麻香而濃郁,冰甜而不膩。老實說,我沒吃過這麼好吃的冰淇淋,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天氣太熱的關係。




祇園祇園祇園


[ Read more ]

Sunday, October 5, 2008

關西湊熱閙之旅 Day 2

8月10日, 2008
§ 京都 §

京都駅關西的第二天,要移動到京都,接連五天都住在京都的新阪急大飯店。從大阪到京都駅,坐JR新快速約莫只需30分鐘的車程。到站之前會先看到站旁Bic Camera大大的招牌,接著就來到車站了。相較於梅田駅的深不可測,外觀新穎的京都車站就有條理多了。這座稱為京都駅ビル的車站大樓在約十年前 (1997年)建造完成,是第四代的京都車站。大廳挑高約三四樓層,還有採用空間桁架構成的屋頂,整個現代感十足。大樓西側區有一座特色的特大號十層樓長的大階梯,可通往JR伊勢丹百貨及拉麵小路等美食街。東側則京都劇場及Granvia Hotel,中央的地下樓層有Cube飲食/購物中心,另外也連接著站外的市公車站地下街。

京都車站大樓,是旅行者的好朋友。除了上述那些逛街吃喝的區域外,大樓裏還有交通案內所,也提供兩替服務。基本上我覺得旅行者需要的東西,在這一帶都可以取得。連電子產品都在不遠隔壁的Bic Camera。可說吃喝玩樂都照顧到了吧。

在收集資料時,我意外發現關西是私鐵的天下。JR西日本只適合長程移動,速度快但價錢貴。若調查一下JR在近畿的路線分布,可以發現它總以大阪環狀線為主展開。有經過京都市內就只有嵯峨野一線。若要旅程最佳化,就非得改過在東京只坐JR的習慣,善加利用私鐵或市鐵不可。在京都市移動,最佳可使用市公車、市地鐵、私鐵線。除了嵐山之外,我想沒什麼可以用到JR的機會。

因為早知道在京都通常要坐公車。在台北的經驗,像不知道什麼公車有什麼路線、不知道車什麼時候會來、人多的時候會擠不下車之類的,會讓人覺得坐公車很麻煩。所以我們一到京都,就先到車站二樓的交通案內所報到。拿好用且相當重要的BusNavi、京都巴士地下鐵路線圖、跟京都旅行者地圖 ( 京都まち歩きマップ、KYOTO MAP for Tourist)。聽說還可以拿公車時刻表,不過我們沒有拿到。只要注意各班車收班的時間,其實公車的班次還算可以接受的範圍。大部份的公車在九點左右就會收班了。市巴士一日券及其他各式京都周遊券,都可以在案內所買到。而且我們在買票時,還遇到會講中文的服務人員。

新阪急大飯店就在京都車站的對面,交通相當方便。雖然房舍看來有點舊,早餐不算太美味也還過得去,但就每個房間都有免費網路可用這一點,對我們而言已經夠好了。不像大阪希爾頓,雖然五顆星,雖然光亮鮮明,可網路卻是要收費的。

這天晚上要去宇治看花火。據說宇治是個連假日都不會有太多人潮的寧靜小城,然而卻能在花火大會當天擠到連車站大門都走不太出去。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決定,今天直到傍晚才會朝宇治出發。然後再另找一天白天逛宇治。是故今日排上的行程相常寬鬆。事實上我們這個白天,只去逛了二條城跟晴明神社而己。

由於前一日看花火的疲累跟時差(?),我們來到京都時已經十一點了。只好先吃中飯。在京都車站Cube樓上,有一家豬排店,「名代とんかつ‧かつくら」很受人推薦,我們於是就到那兒去打理我們的午餐。幸好時刻尚早,我們不用等候就有位子。點好餐後,服務小姐細心的介紹醬料的用法,再遞給我們一人一小缽的芝麻跟研磨棒。跟勝博殿一樣,豬排沾醬也是要自己磨的。飯則是給了一個小飯鍋可自己加盛。它的豬排真的沒話說的好吃。麵衣薄而脆、豬排多汁而不油,飯也是中規中矩的軟硬適中、粒粒分明。價格跟勝博殿相去不遠。若以價位與品質來算,真的很值得呢。


§ 二条城 §


二条城從京都駅,坐50、101、或地鐵都可以到二條城。我們搭上50路公車,在二條城前站下車。站牌就在城東側的牆外,一下車就看到長長的城牆往左右延伸。門票六百元,跟五稜廓不同,參觀古城是要收費的。走進古樸的城門內,我們便來到了德川家在京都的行館。

二條城內分為本丸御殿及二之丸御殿兩座主要廳舍。由於本丸在西元1788年時被大火燒毀,現在這座本丸,是從京都御所移建過來的桂離宮御殿。唔,不太懂為什麼要從別的地方移一座本殿過來,歷史的場景完全不同啊。不過這座本殿似乎因為也年代久遠,無法入內參觀。

二之丸御殿,則是在這已被登錄成世界遺產的城中相當重要的存在。其內的每一個房間都被賦予了最重要的歷史文化財 -- 「國寶」的稱號。四百年前,德川家的第一代大將軍德川家康為了建立了二條城做為上京時的行館。他與其後的第二、第三代將軍,都在受封將軍時在這御殿中舉行「拜賀之禮」的活動。直到了幕末時,明治天皇也在這裏接受了當時末代將軍的大政奉還。這座城見證了日本歷史上多個重要事件的時刻。

參觀二之丸御殿時,參觀者必須沿著門廊前進。門廊向戶外側的門板為了防止陽光對建築的傷害而緊閉著。這些門板們隔絕了陽光,彷彿同時也把時空給靜止了。任憑舊紙門上的障壁畫彩繪吐出那個它們還是光亮燦爛的時代的空氣。那些畫作不愧為國寶,靜靜的身影雖然隨著年月而褪色,卻還是有著高貴的姿態,彷彿就讓人感受到那段綿長的歷史歲月。

二條城其實也有天守閣,不過己經在1750年時被火燒毀了。現在只剩下石砌的基座供遊客爬上去觀看。城裏的庭園在酷熱的夏季實在沒辦法停下來好好欣賞,我們一邊搧風一邊快快走過。雖然還有拍了幾張照片,也許其他季節再來時,會比較有心情仔細遊覽一下吧。不過除卻這沒什麼可看的天守閣跡和無法參觀的本丸,二之九真的很值得一遊。能踏在歷史人物的腳步之上,欣賞那些障壁畫們,就足以值回票價了。


二条城.唐門二条城二の丸庭園二条城

§ 晴明神社 §


晴明神社鳥居前一陣子安倍晴明這號人物因為陰陽師小說及電影,而在台灣似乎小有名氣。有趣的是在京都市公車上都會胋著晴明神社的交通安全守護貼紙。貼紙上有紅線畫的五角星形標記,就像小時候常用五條線畫的或用橡皮筋做的五角星形那樣,讓我覺得這座神社似乎有那麼一點搞笑的意味。很想看看它的盧山真面目。晴明神社就在二條城下幾站的一條戾橋附近,於是我們也順便去參拜了該處。下公車後沿著大路走,先發現紫底白字的有點類似選舉宣傳旗的晴明神社旗,跟神社旁停車場上大大的晴明神社指示看板,然後才發現座落在隔壁的這座神社。神社規模小得很有趣,連鳥居也不太大。進入社門的右手邊,就是著名的晴明井,井上就是一個很大的五芒星。真的太有趣了,連本殿前的厄除桃、鳥居上、本殿門楣上都有。原來,五芒星形是晴明神社的神紋,稱作晴明桔梗,是晴明公所發明的象徵五行之無災無邪的一稱祈禱符。在印象中五芒星是西方人的東西,但依晴明神社的說法,則是由此傳到西歐各國去的。不知是真是假。總之我們除了買了必買的交通安全守護外,因此我們還多買了一本朱印帳。藍布底金色五芒星的朱印帳,怎麼感覺都跟京都的調調相去甚遠。有一種奇妙的違和感。

朱印帳是日本社寺專有的產品。可以在參拜時請各社寺蓋上專有的印信,並以毛筆寫上參拜社名及日期。這印連書法字便稱為御朱印。之前去日光玩時,曾看過有人在寫朱印,當時還不太懂那是什麼,只覺得很有趣。故趁此機會買了一本,反正京都的寺廟神社多得數不清。大部份的社寺都有提供寫朱印的服務,不過,絕大多數都要求只能寫在朱印帳上,還有公訂價三百日元。這儼然像聯合公會嘛。這本朱印帳在接下來的旅程中,跟著我們參拜大小社寺,差不多快寫滿了。

回到台灣後,我才開始研究安倍晴明究竟是何許人也。原來他是平安時期的陰陽師。陰陽師相信天地萬物是由陰陽與五行生成與支配的,也許有點類似戰國時代的陰陽家。上至天文觀星卜筮預言,下至收妖除魔祈願祈福,可能都是陰陽師份內的工作。安倍晴明則是當時相當有名的陰陽師,長於天文暦法,亦善觀天相,還能操縱式神 (類似召喚獸? )。而在京都的神社所在地,就是晴明公的故居。當時的天皇在其死後,感念於他的功績而修建了神社。不過原始的神社已因戰火毀壞,目前的社殿是後來經過才整修的。

參拜完晴明神社,看看時間已經不早,接下來就要趕到宇治看花火大會了。


晴明井@京.一条戻橋.晴明神社
晴明神社晴明神社厄除桃

§ 宇治花火大會 §


匆匆趕回京都車站,在伊勢丹樓下隨便買了便當晚餐,就去趕往宇治的火車。這時段為了花火大會,JR只有普通車可坐往宇治。車上果然擠滿人,女孩子們也都大半身著傳統浴衣。約二十分鐘的車程,宇治到了。這裏的車站跟月台,比前晚的十三站大,但還是人滿為患。沒有其他方向可以選,也沒有違背人潮的行動能力,只能跟著人群向車站外流動。這就叫隨波逐流嗎?

出了車站還是只能跟著人群走,沿路上穿過一條條的住宅巷道,明明記得車站離河岸邊沒有很遠,可是卻走了十分久。路上有些人已經就直接在巷道邊上佔位子,似乎在這些地方也看得到。不過還沒到河邊啊,看煙火不是還是要到河岸上才夠味嗎? 好不容易終於走到看到河岸的堤防,警察伯伯們卻仍導引人潮拐彎前行。我們就不管了,脫隊自己走到堤防邊。堤防已經被一層二、三公尺高的鐵欄及塑膠布圍起來,只留下一處入口。從塑膠布邊的空隙中望進去,果然堤防上已經坐滿人,一點插入的空隙都沒有。我們只好沿著河堤走,找看哪裏有空位子。走著走著,看到河堤上有個空地沒人坐,心想說,果然還是可以找到空位啊。就不加思索的衝回鐵欄一邊的入口,顧不得得要借踏陌生人的坐席墊子的尷尬,硬是一路抱歉一路走到空地處。這才發現,嘿,為什麼前面後面都坐滿滿,只獨留這一片空白。因為,正前方有棵大樹啊。更巧的是,煙火施放點就在正前方的對岸邊。煙火一飛一炸開,嘩,正好被樹遮去十之八九,難怪沒人。這樹為什麼要長在這邊呢? 又不能砍了。說來,能長這麼大,它長在這兒也搞不好十來年了。應該要說,為什麼對岸放煙火的不能放過去一點呢? 為什麼要正對著一棵樹? 不管是向左或向右十公尺都可以讓這塊地方跟其他地方一樣可以拿來看煙火啊。不過老實說,要不是這樣安排,太晚出發的我們也沒有這片離煙火這麼近的空地可以來。總之,還好空地的兩個邊邊還有人們佔剩的空位,視野只會被樹佔去一些。也就是說,花火若打得高些,或偏右些還是可以看得到。於是,我們就舖了地墊,坐下來吃晚餐等煙火了。

宇治的花火打得很高,而且分成好幾個主題,或著應該說,有很多贊助單位。每一個主題,廣播會先說明接下來是某某單位提供的節目,然後才開始放。放的流程很有趣的也都差不多。一開始先來個很大顆的煙火,然後不管中間過程大小,必然有個最高潮的最後光彩炫爛作為完結。

因為怕宇治小小的車站被散場的人潮給擠爆。看看來的時候的人群,更不用提要加上一堆比我們早一兩個小時來的人口。這邊又不能像淀川一樣可以走回旅館,若是等到花火結束時才走,等一個小時恐怕都還在車站門口進不了月台。所以我們約莫提早了三十分鐘離場,想說正好在兩段節目之間快快竄到河堤一側的出入口。我們收拾好背包,提著鞋子,蹲在地上,只等這段主題的「最後炫爛」放完就快步衝往出口。主題結束的段落我們就開始跑了。不過煙火放了許久,就算本來好好坐著的人們也開始有坐有躺,懶懶的手腳任意曲伸,食物飲料毛巾手提包也散放各處。就算腳上沒穿鞋,往出口的路上其實也沒什麼可以落腳的地方。又不好意思直接就從別人的肚子上給他跨過去。又因為側背著相機包,一路走得歪來扭去,比喝醉酒的人可能好不到哪裏去。最糟的事終於發生了,我心裏還想著要小心不要摔在別人身上,就一個失衡一相機包正中紅心的打在一個男生的臉上。

面擊,好慘啊。我心中直接想像打排球被人一巴掌把球殺在臉上的感覺。包包裏的可不是什麼小DC,而是我的E330外加鏡頭,少說也快一公斤。直接給他貓下去他竟然沒開口罵人,真感謝他的好修養。我趕緊停下來拚命道歉。那男生很無奈的說沒關係。我還是一直道歉,不過這時若一直停在這裏好像更糟,因為下一段節目又開始放了。只好一邊道歉一邊逃走。我們一路衝到河堤外才穿鞋。出口處已經擠滿正在看煙火及跟我們一樣要先去車站的人了。

回車站的路上,原本沒什麼人停佇的巷道上已經規規矩矩的坐著一排排人,皆面朝我們來處的河岸方向,留下中間一條單人通行的走道。我們回頭看,果真可以清楚看到煙火呢。映著林立的樓房,跟河邊的景比較起來,也別有一番趣味。所以真的可以在巷道上看。那些我們來時看到在路邊佔位子的人,果然很有經驗呢。回到車站時,要進月台的人群已經排到車站外的斜坡上了。還好我們決定的早,人多卻還不至於走不進月台。宇治的花火還真的打得很高。剛好在月台上還可以看到最後一段花火的最後,才搭上火車回到京都。


[ Read more ]

Saturday, October 4, 2008

手指‧音程‧物理極限

My Violin我覺得小提琴根本就是挑戰物理極限的樂器。從第一堂課回家後,我就一直練著空弦。卻沒有辦法完全做到老師說的「上臂不動」這件事。從弓尖拉到弓根時,上臂總是到弓根時會跟著抬起。基本上如果抬高就拉不到弓根,若一直維持高度,則沒辦法拉回弓尖末。這根本物理上不可能吧,人的手又不會變長。然而有趣的是,查遍網路文章,總只會看到「上臂不能動」這種制式的說法。


第二堂課老師來了,我一邊拉著,她還是一邊說,手臂不能動哦。這真是太難了。她還在叨叨的說著,我卻忍不住想拿弓指著老師說,「這根本物理上不可能!」真相是什麼?後來老師終於受不了要親自示範。「她動了。」我心裏偷偷大喊。但只有在拉回弓根時會配合手腕移動。


看來手臂不能動只是一種意境上的領會!?


也沒有啦。其實維持上臂一定的姿勢有助於維持運弓的平穩。不然運弓的過程中,弓歪歪扭扭的過弦,聲音也會變得更可怕。


運弓很難,小提琴的奧義據說就在弓法。不過現在最困擾我的反而是按弦。從第三、四堂課到多放了一週颱風假後的現在,我還在跟按弦奮戰。本來以為小提琴嘛,了不起一次同時按兩條弦,沒什麼難處。誰知居然同一條弦要三根指頭一起壓。比如說,A弦上要按Re的話,食指中指無名指要同時分別按在Si Do Re上。到底為什麼呢?是誰決定的?後面兩指不過是白白按在那裏,又不會影響到弦音。這樣一來反而因為手指展得不夠開而按不到音階。而且我整個就沒有音感,還得依靠不斷看調音器來確定音程。真只能說一整個慘。


為什麼要搞得這麼難?老師說,三根手指一起按,那變換音階才會快。是這樣的嗎?那如果再加上第四指,手掌是不是先該去做個手術啊?每次若加按第四指,都覺得小指快脫臼了還按不到。小提琴教本上畫的按弦圖根本就違反人體構造吧。據說齊瑪曼之所以那麼強是因為他的小指比一般人長上半個指節。在網上還看到一種說法是,以左右手小指的長度差可以看出一個人練習的量度。是嗎?言下之意,練久了小指自然就變長囉?所以齊瑪曼也許不是天生異能?別開玩笑了。生命果真會自己找到出路(啊?),這道理竟然放諸四海皆準。那麼我親愛的小指啊,你就只好努力點快快長大。不然一旦練久了還沒長長,就只能變成習慣性脫臼了。


[ Read more ]

Sunday, September 7, 2008

My Road to Playing Violin

2008年9月1日,我開始我的第一堂小提琴課。

My Violin小時候對鋼琴嗤之以鼻(,對不起,請原諒我的年幼無知),除了小學的直笛之外,沒有正式上課學過樂器的我而言,這是歷史的一大步嗎?在上課之前,想說先買了琴回家練。結果在上課前一週就把重要的A弦給玩斷了。唔。

正式上課,老師是個比我年紀小的女生。還好,不是買琴時遇到的失意男老師。她先教我裝肩墊跟夾琴。「頭不能歪」老師說,「頭也不能偏」。原來夾琴只要低頭就好了。在家裏偷玩許久,只覺得夾得下巴很痛。原來姿勢都錯了。

接下來,再教拿弓。沒想過拿弓很難,沒想到拿弓跟運弓這麼難。其實上課前跟老師一同坐電梯到教室時,老師曾問說為什麼我會想來學琴。

「其實是千秋跟野田惠的感召。」我心想,但能這麼說嗎?這樣會被看輕吧,你這愛看漫畫又一時衝動的小子。所以我說,

「之前有自己練過一陣子鋼琴,但雙手彈實在太難,想說小提琴會比較簡單些。」脫口而出。天啊,我在說什麼啊。其實我想說的是,小提琴譜一次只有一行,而且大部份 —— 好吧,至少一開始 —— 譜上同時只有一個音。而且只會有我比較會認的高音譜記號,所以看譜會比鋼琴簡單。可惜來不及改了,說出的話如同潑出的水啊。覆水難收。而且還是冷水。我現在懺悔有什麼用。

「但其實學小提琴比較難耶」老師吐著驚訝的口氣對我說。

「我知道我知道,我說錯了,我不是這個意思啊….」我在心中用每字千分之一秒的速度吶喊。

「喂,你沒發出聲音人家聽不見的啦!」若是漫畫中人應該身旁就會出現這種旁白吧。

總之來不及了,電梯門打開,我們已經到了要去的樓層。唔。老師,請原諒我的不敬跟輕蔑吧。我真的是無心的,妳知道撒謊很難。

回到拿弓。看老師輕輕巧巧的拿弓,白淨的手扲著弓滑過琴絃。一陣不同於我在家中拉的不協調音的簡單音樂流出。唔,其實我這便宜琴的聲音還不算太差啦。是我還差得遠呢。

「拿弓時手要軟,放鬆的軟軟靠上去就好。」老師說。老師我的手很硬啊。打排球時,手指怎樣試就是不會有什麼彈性,所以一直練不成高手托球。妳知道嗎? 啊老師當然不知道。而且小提琴誰管你打排球還是手硬的事啊。練習是唯一的解藥。我對自己說。總之很僵硬的拿了,給老師矯正姿勢。意外的,老師說我的手勢很正確。還好。不過小指因為弓太重,會被自己的指骨給卡到。所以拉弓時會很像骨頭長太長那樣,一直要「咔!」的彈一下小指,好讓指頭回到正確的形狀。

「運弓的時候要用手腕,上臂不能動。上臂只有換弦時才會換角度。」老師說。原來如此。難怪我之前拉的都像機器人在拉琴。不過Toyota的機器人的姿勢比我正確多了。

「你長得比我高,所以運弓應該可以一直拉到弓尖吧,,我都可以了。」老師說。我也覺得我的手很長,本來。可是為什麼,現在我拉不到啊~~~。

第一堂課,就這樣結束了。老師叫我回家要對鏡子練空弦,還要練無聲放弓。老師似乎急著下課,不過其實已經超過下課時間了。我真是個努力的好學生。可惜這裏不是學校,是論鐘點計費的音樂教室。準時下課才是好學生唷。進度超前了一點點,因為老師似乎認為第一堂只會上到夾琴。老師,你也太小看我了吧。還有啊,老師,我會一點吉他,所以按弦距寬一點是全音,只按一半的距離是半音,按離琴頭愈遠音較高這我知道唷。

「喂,你沒講人家怎麼會知道的啦!笨蛋!」 (腦中旁白聲持續出現。)

努力練空弦,朝向第二堂課邁進中。


[ Read more ]

Friday, August 29, 2008

關西湊熱閙之旅 Day 1

8月9日, 2008
§ 關西機場 大阪 §


踏入關西機場空橋的熱氣,驅散了剛剛在飛機上未能看完鋼鐵人的遺憾。順利的拿到行李出關後,我們開始在機場大廳找長榮假期的服務人員。成田機場的長榮假期服務櫃台是在機場南端(還是北端?)的一個小角落。我們本以為在關西機場也會是一樣的情形。結果拖著行李箱在機場大廳繞了一周,卻沒看到什麼長榮相闗的招牌。在沒有別的方法之下,我們靠近一個ANA還是KAA之類的旅遊櫃台,拿出長榮的利木津巴士兌換券,想說跟服務人員打聽一下。記得好像是用英文問的吧,(所以不是我日文不好,雖然也是不太好啦。)結果她就微笑的說,「就是這裏」。然後快樂和善地拿出車票,再附上兩張大阪周遊Pass的簡介。

「這麼好,還知道之後我會想買周遊Pass。」我心想,「咦? 不過那兩張磁卡車票跟周遊Pass的一日券好像?」

「用這個可以坐利木津嗎?」我不確定地問了一下。

她嚇了一跳,才仔細看了一下我們給她的上面帶著Eva Air字樣的巴士券兌換券。

「喔,這個要在出關口找Eva Air的人。」她邊說邊把周遊卡回收回去,再把兌換券還給我。後來發現早知道應該收下她的周遊卡的,這樣至少有一天可以免費搭大阪的地鐵到處玩。反正那張利木津兌換券也沒什麼用。我們只好再拖著行李走回大廳的入境出口。才看到有個人拿著一張小小的A4紙上寫著長榮假期跟我們的名字。

「我等你們好久了。」她說。

「啊,因為我們出關後就直接向右邊走,沒看到你。」我們說。其實心中想的是,「拜託你拿那麼小一張紙又舉在胸前,啊你又不是很高,誰會看得到啊。而且長榮假期在關西機場竟然沒有櫃台,是Cost down嗎?」

總之我們總算拿到了巴士券跟一信封無用的資料。(真的完全無用,只有有寫跟沒寫一樣的建議行程。建議市區逛逛,算什麼建議啊,我也知道要逛市區啊。跟一張完全沒有參考價值的地圖。) 就到大廳外的利木津巴士站前等坐車。在等車的時候,我信手拿出車票來看。那是兩張回數券車票,上面寫著… 京都線?! 不是吧,我們是要坐去大阪啊。其實在台灣時,長榮就告知說因為我們買的長榮假期主行程是京都,所以只能拿往返京都巴士券。當時爭取更換無效,想說那到日本來再跟櫃台換。不過因為來之前有看到關西的利木津巴士網站上有寫,雖然到大阪跟到上本町線一樣車錢,但因為路線不同,所以不能乘坐也不能換票,必須重新買票。似乎其實關西的機場巴士,雖然各線都在一起,但實際上卻屬不同的經營業者,所以買了A公司路線的票,是不能坐B路線的車的。最後,我們還是坐JR的關空快速線才來到大阪。


§ なにわ淀川花火大会 2008 §

今天的重頭戲是なにわ淀川花火大会。我們到梅田的希爾頓check-in後,就坐上阪急電車到十三站,再由此步行至淀川花火大會的會場。在這之前,除了在旅館裏外,我們其實都只有在大阪市的地下通道移動。是故,一出車站只覺一股熱氣襲來,背後左右也擠著想湧出車站的人群。好多人啊,而且很吵,跟十三站前的那條小巷般的街道完全不搭。這在平常應該是個寧靜的小站吧,此刻只有鬧哄哄的人潮,站外四五個警察拉著繩子,分隔出進出站通行方向,一邊用大聲公大喊引導人群。

花火會場該怎麼走? 答案是只要跟著人走就行了。出站的人們一致地往河岸邊前進。我們沿路邊覺得熱邊走,看到身邊不少日本人都手搖一把扇子,這才驚覺扇子的妙用。之前夏天去東京看路上有些帶扇子走路的日本人,還覺得他們未免太怕熱了些。但,在夏天的關西,就成了攸關中暑與否的大事。才走沒多少,手上剛買的礦泉水已經少了一瓶。聽說大阪還算是會有風的地方,京都地處盆地,據說連風都難以施捨一點。淀川花火登場時間是七點四十分,但為了要佔個好位子,我們四點三十分就到了。一到會場,就看到野台小販們,如想像中的在會場外圍聚集。因為人實在很多,天氣熱又懶得走,只看到最外一排的小販都是賣吃的,章魚燒啊,雞蛋糕之類的。買了兩盒章魚燒,還不便宜呢,不過嚐起來並不算美味。所以,下次逛逛看熱鬧就可以了,要吃的還是自己帶比較好。

跟漫畫裏畫的一模一樣,來看花火的許多女孩子都穿著浴衣。而有些她們的男伴也會一同穿著和服。我總以為漫畫只是為了表現女主角的可愛美麗,原來真的祭典時節她們是會穿著浴衣外出的。而且連鞋子的部份也會很講究的穿上夾腳拖,雖然也有穿非傳統式的拖鞋或涼鞋,但一整個就很有日本風味。浴衣與腰帶的花樣很各色各樣。大多數的女孩子都帶點年輕可愛的感覺。然也有如我們位子前的那位女孩,在腰帶上跟頭上都裝飾上了大叢的蕾絲花飾,搭配她華麗的指甲跟貼滿碎鑽的手機,只能說,真是艷麗啊。明明一樣的衣型卻能展現出不同的風情,有淡雅有可愛也有華麗。就算是傳統的浴衣還是可以穿出個人風格哦~

在河岸找好位子後,時候尚早。我們便吃起淡路屋的便當。這是一家在明石頗有名的駅弁店。據在PTT上的鄉民指點,它可以從網路上預訂,再到分店取貨。而且只訂購一兩個也沒有問題喔。它的官網上寫著,因為有太多人總因買不到售罄的便當而煩惱不已,而決定提供網上預購服務。這真是太善體人意了。而且他們在大阪梅田駅的大丸百貨就有分店。也就是說我們從梅田出發時,可以順路拿個便當再來去搭阪急來看花火,一點時間也不浪費。我們訂了一個章魚便當一個穴子便當。穴子便當只說尚好但無驚喜之處,但章魚便當不愧為當店的名物。高湯蒸煮的飯配上些許蔬菜及熬煮的章魚塊,鹹淡適中且醬汁入味。而且吃完後還贈送裝飯用的陶甕,可以帶回家留做紀念。

天色漸暗時,河岸會場上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我們的前後左右原本因與陌生人客氣禮貌而留下來的空間,這時起就不斷被後來的人填補起來。會場外圍的野台車小販似乎也變多了。不過此時天上的烏雲漸漸侵略了半面的天空,遠處還傳來雷聲跟閃電。會場也開始廣播請大家就算下雨也不要把傘拿出來撐。不曉得是怕人多會戳到人呢? 還是怕會雷撀打到? 只見遠處的雷似乎愈打愈近,就在我們愈來愈擔心會下雨的時候,雨果然等不及花火開場而下了起來。雷陣雨般大滴的雨水讓會場上所有人就像收到指令一樣,瞬間全都站了起來。帶傘的人才不管剛剛主辦單位苦口婆心似的嘮嘮叨叨的廣播,傘啪啪啪的一朵朵的開。像我們沒帶傘的人,只好就把剛舖在地上的塑膠布拿起來遮。有不少人不喜歡雨中這種狼狽的樣子,匆匆離開河岸會場。下雨的好處是變涼了,但腳底的河岸沙地也逐漸變成一片泥濘。我們有點無奈的冒雨繼續等。原本前面坐了一家人,應該是經驗豐富。他們帶了一塊超大藍色塑膠布當坐墊,好天氣時足夠讓一家五口全躺在上面看花火。現在這種大雨,就捲起一半的布罩住一家人,變成簡易的帳篷。從篷內還隱隱透出藍光,莫非裏頭的小孩子還可以悠然的打電動。看在我們眼底,除了羨慕,只能悔恨自己經驗太不足了。

平生第一次在日本看花火,竟就來了個如此新鮮的體驗。以後跟別人抬摃時,還可以說:「有到過日本看他們的花火嗎? 有看過? 那一定沒有在雨中看過吧。我們可是在雨中看的咧,哇哈哈…。」之類的吧。

想說陣雨一會兒就停了,四周還是有不少人一起冒雨在等。十多分鐘後,伴隨著碰的一聲,第一發煙火終於打上了夜空。緊接著花火就接連不斷在天空綻放,完全不受雨的影響。在雨中看煙火真是別有一番詩意,只若有一把傘就更好了。花火打得很高,所以我們只能用手把塑膠布在頭肩之上撐高,才不會遮住視線。手很痠不說,想放低個手休息一下,布上蓄滿的雨水就會像提醒你舉好一般的,如一條涓流不留情的把人淋溼。除此之外,一邊還要忙忙的找塑膠袋遮住已經溼透的相機包,總覺得手快不太夠用。Yvon的相機號稱防雨,所以還大膽地拿出來照相。

前面在帳篷裏的一家人,原本還窩在那溫馨小窩中不知世事。大概終於聽到眾人的騷動跟炮火聲,想要鑽出來看。本來他們的優良設計小帳篷其實可以掀起一點頭蓋,就可以供一家人繼續快樂地看花火。只可惜他們一掀開,只看到我們的腳。原來當初下雨時他們蓋錯邊了,帳篷開口開在遠河岸的方向。可惜啊可惜,雖然爸爸和媽媽在帳內試圖改變帳篷的開口,卻只有布被搖來搖去。要滾成另一邊也太難了吧,這個時刻他們只能放棄他們的小窩,徹底鑽出來了。花火繼續放,突然聽到啪的一聲,一塊什麼東西飛過我眼前掉在地上,轉頭一看只見Yvon手上拿著一支剩下白白扇骨的光禿禿扇。原來他正用剛剛路上發的扇子,想把相機上的雨滴搧掉。「這樣搧有用嗎?」還不用問出口,扇子就自己被雨淋得扇面跟扇骨分家了。飛過我眼前掉在爛泥地上的,就是其中一邊的扇面。

雨終於在花火放完前停了,總算聽到會場上其實還搭配施放的節目放著音樂,也總算可放下撐了很久的手。大阪淀川花火據稱有六千發,但我們在雨中至少看了五千發有。其實在雨中,煙火的震撼仍然不減。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連續發放讓人目不暇給的橋段,伴隨著眾人由衷的驚嘆。

花火放了約五十分鐘才結束。之後得跟一大群人踏著泥濘的地緩緩離開河岸再步行回旅館。一路上可見日本人也留下了滿地垃圾,甚至還有不少人連舖地的塑膠墊都留在原地,被人們踩踏得泥啊空水瓶啊垃圾啊都混在一起,只能儘量小心不要踏到。以為日本人比較有公德心的想法,似乎過於天真了。這段時間若要回車站等車,等搭到車時差不多也走回到梅田了。於是乎泰半的人們都跟我們一樣往梅田的方向步行。大約走了一個小時,我們才回到旅館,褲子鞋子上都是乾掉的泥土痕跡。



[ Read more ]

Wednesday, June 25, 2008

Samurai 侍

日本戰國時代,群雄們想要爭奪的,不外是田地,名望,與地藏菩薩(?)。至少在Samurai這款遊戲中,扮演一方梟雄的玩家們,所要爭奪的就是這些東西。遊戲圖面一攤開,映入眼簾的便是日本地圖。玩家必須佔領各區域建立勢力,勢力大者才可獲得城中的一切。

道具

  • 日本地圖圖板,板上以六角蜂格狀繪出各島土地及四週海域。
  • 六角形小拼圖塊每色二十張,共四色。
  • 田地標示物(暱稱豆腐)、名望標示物(暱稱高帽子)、地藏菩薩標示物各十三個。
  • 遮蔽玩家手牌(拼圖塊)用之紙板共四張。

規則
  1. 先將標示物們分別放置在地圖上城池所在的位置。
  2. 玩家先抽五張自己的小拼圖塊。
  3. 每回合每人輪流放置拼圖塊在地圖上城池周圍的區域。若一個城池四周之陸地已全被佔據,則計算各家對該城池之勢力。也就是計算四周鄰接之拼圖塊上的點數。針對城中標示物點數最大者即獲得該物。
  4. 遊戲在某單一種類標示物被取完,或地圖塊全拼完時結束。

算分方式是其的特色之一。遊戲結束後,單調的算著各人得到的標示物總合,並不是這遊戲想要採用的方式。首先,只有在某項標示物取得最高數量者,才有計分權。而計分則是以剩下的兩種標示物的數量總合為所得總分。也就是說若某人三種標示物各皆拿到第二多,則得了零分。若某人只拿到一種標示物,就算拿到的數量最多,也是零分。

於是乎,遊戲時的佈局,策略分配,總會不覺讓人想陷入長考。然事實上想太多未必有用,得分常來自無心插柳。就算是玩過多次的玩伴們,總還是覺得好像抓不太住那種微妙的感覺。還蠻有趣的。然而我覺得,它有一點像小時候玩的劃圈圈的遊戲 -- 在紙上畫一個底為五的小圈圈金字塔,參賽雙方依次劃去一至三枚小圈,劃到最後小圈者輸 -- 有一點這種感覺,不過還有些變化就是了。本遊戲在BoardGameGeek得到7.7/10的高分。

[ Read more ]

Wednesday, June 18, 2008

轉‧轉‧龜!

我一直以為應該叫跑跑龜或疊疊龜才是。身為一款幼兒遊戲,規則必然十分簡單。其實規則說明是不必要的。除非你的玩伴是小孩子們,這才另當別論。否則,只需你的前位玩家出過一次牌,遊戲規則已揭示了,唔,說百分之九十也許太高,但八十則應是少不了。

道具
水池青草圖板一張。
木製各色小龜共五隻。
代表各色小龜紙卡共五張。
指示前進後退指令用紙牌數十張。
紙牌圖示:+為前進一步、-為後退一步、->為最後一名前進一步、->->為最後一名前進兩步。紙牌顏色代表應移動的烏龜顏色,彩色代表可選任一隻烏龜。

規則
以上已說明完畢。

...

好吧,還是得再加一些前言後語才得。這款遊戲,只看池子這端的各色小烏龜們,比賽踩著池中的石頭過到池對岸吃青草,誰先到,誰就贏。所以遊戲一開始,玩家各抽一張卡決定負責的小龜。但除了自己誰也不知道別人的顏色。然後遊戲開始,玩家輪流出手牌讓鳥龜移動。

看圖板就會發現,池中的石頭太小,若兩隻龜剛好站在同一塊石頭上會有點擠。那怎麼辦呢? 這個問題若是曾到新公園(二二八公園),就會發現答案很簡單。公園的水池不曉得為什麼,總有很多烏龜。我猜是有人放生的吧。因此,我們家之前也曾放生了家裏長大的兩隻烏龜在新公園的水池裏。想想牠們的長壽硬朗。現在應該還是有事沒事就趴在池邊石頭上做日光浴吧。重點就在這兒啦,烏龜們不知為什麼,曬太陽的時候總喜歡疊在一起,一隻疊一隻的話會比較暖和嗎? 還是感覺比較和樂呢? 總之就這樣,這遊戲假設兩隻烏龜在同塊石頭時就會疊在一起。並且下面那隻烏龜移動的話,上面的烏龜也會不自覺的搭著便車一起走。所以若是一方前進了藍色的龜,也不見得他就是藍色烏龜的玩家。在牠背上的全部都有可能。又或者他沒別的牌可出,也有可能。

所以耍耍嘴皮子、耍耍心機也是要的。

「幼兒遊戲怎麼也那麼心機啊。」上個星期在玩的時候,有人這樣喊著丟牌。

那是因為動的是怎麼也不能再算是幼兒的我們這群人們的心啊。小孩子們間應該不會那麼爾虞我詐。不過也因此,它能成為一款老少咸宜,偶爾玩一場,快樂打發十分半鐘頭的好遊戲。

那麼到底,為什麼要叫轉轉龜呢?

[ Read more ]

Thursday, May 15, 2008

San Juan 聖胡安

聖胡安 (San Juan)是一個依波多黎各(Puerto Rico)所創造出的紙牌遊戲。波多黎各中為數不少的道具也許不見得令人卻步,但對熱愛它的玩家們卻可能造成攜帶上的困難。試想難得帶出門讓親友體會一下這遊戲的深奧奇妙之處,回家卻發現跑了幾個小奴隸,(這些咖啡色小木塊一副就是很容易不見的樣子。)心理想必會無奈到極點吧。我想也許這也就是此項紙牌化的產品出現的原因了。聖胡安幾乎把波多黎各中大部份的物件都化為紙牌。

紙牌物件

  • 工廠 -> 當然沒問題地變成紙牌。

  • 每位玩家各有一塊的碼頭板 -> 不需要了。規定最多工廠可蓋幾棟就可以了。反正這也是這塊板子的主要用途。

  • 貨物 -> 就用工廠紙牌代替就行了。直接蓋在工廠上視為產出的貨物。

  • 錢 -> 也用工廠牌表示即可。反正錢的用途也是為了拿來蓋工廠,二者相結合真方便。

  • 奴隸 -> 奴隸被省略了。在工廠上覆蓋紙牌已經被拿來表示貨物了,所以沒地方可以放奴隸。

  • 任務卡 -> 無法省略或被取代。所以仍留下使用。

也就是說,大部份的東西都變成工廠牌。只能說它真的簡化到了一種極致。遊戲規則的差異不大,然而卻因紙牌化而比波多黎各單純的策略思考加了許多運氣的成份。它的存在或可帶給波多黎各玩家一個攜帶方便的選擇,然而少了海岸碼頭(板)、奴隸、貨物、海盜船這些道具,似乎也少了一些融入遊戲時空的氣氛。因為組成遊戲的氣味成份變了,也有人認為聖胡安應該被視為另一款單獨而不同的遊戲,這樣反而可以單純地享受其中的樂趣。

[ Read more ]

Wednesday, May 7, 2008

Puerto Rico 波多黎各

2002年德國玩家票選的最佳遊戲、BoardGameGeek上8.3的目前最高分保持者。頂著這樣的光環的波多黎各(Puerto Rico),當同事們拿出來放在桌面上時,不禁讓人想要好好的觀察一下。它的道具有每人一張待開墾土地的紙板、一堆代表農地與工廠的紙卡、紙錢幣、紙分數點、奴隸小塊、貨物小塊、海盜船卡、交易區卡、活動卡。就道具而言,真是個複雜的遊戲。然而只要看懂或全盤了解那一堆不同種類的工廠,遊戲規則相較起來倒不算難。

策略至上
這是個策略的遊戲,難說得上是個心機的遊戲,幾乎可說鮮有運氣的成份。進行中的每個回合內會進行多個活動。而要進行哪些活動及活動進行的次序則由玩家輪流決定。然而遊戲的重點不止在於思考活動進行順序對己的益處,也在於自己擬定的賺分策略。要靠倒貨給海盜賺分呢? 還是要靠蓋工廠賺分? 又或者,靠奴隸多賺分? 有點像模擬城市一樣,雖然沒那麼多樣化,但每個人還是可以決定自己的港都發展的樣子。每一次玩也可以採用不同的策略。策略及先機可能是遊戲的勝利之道,不過也有可能跟我一樣,還不太會玩就贏了旁人。這輸贏也是很難說的。
[ Read more ]

Tuesday, May 6, 2008

Zooloretto 動物園大亨

想說玩個簡單的遊戲,所以今天就來玩了個Zooloretto。在這個遊戲裡,每個玩家要照顧及發展自己的動物園。說發展嘛,其實就是要多養些動物。動物園裏的動物愈多,攤販愈多,就會得到愈多分。

運氣或策略
在開拓動物園的時候,運氣在於不知道會抽到什麼動物,而策略就在於何時要認養哪台車上的動物們。不過我覺得這個遊戲運氣成分比策略來得高。然而,用用三寸不爛之舌,動搖競爭者的心智,也是不可少的。這是個平和的遊戲,大致上來說。也許是今天大家都有點累,也許是大家都很良善。我覺得愛耍心機的人,也可以偶爾來動物園養養動物,放鬆心情。
在BoardGameGeek中,它獲得7.2/10的分數。

簡單規則

  • 遊戲一開始,每個人會分到一塊動物園(板子),園裏主要有三區獸欄跟一區欄倉。中央公共區則放有可載三隻動物(或錢/攤販)的台車數台(依人數),及一袋待抽的小卡(動物或錢/攤販)。

  • 遊戲一回合由每人輪流做動作。動作可為抽小卡放在台車上,拿台車建設動物園,或用錢整建動物園三者任一。但每一回合每人最多可以拿走一台車。一回合中每人不斷輪流,直到所有人都拿過台車為止。然後再接著開始下一回合,不斷重覆回合直到所有小卡都抽完。

  • 所有小卡抽完後,遊戲就算結束,開始算分。分數主要依動物園的壯大程度計分,動物愈多分數基本上會愈高。不過,動物若只留在欄倉裡,沒有在外面獸欄亮相,可是會扣分的。

[ Read more ]

Thursday, May 1, 2008

Zendo

我覺得一款好遊戲最好要具備規則簡單道具少這兩個特點。

前幾天玩了一款名為禪道(Zendo)的新桌遊。遊戲故事中,一人扮演得道高僧,其他人則是前來聽道的弟子。弟子必須在師父展示的道與非道間,尋求道的真理。這麼寫來,似乎有點玄奧。然一言以蔽之,這就是個一A二B的遊戲。

道具:一堆共四種顏色的空心三角方錐。每一種顏色都有大中小三個尺寸各數個。每個尺寸上面有點數,大者三點、中為二點、小有一點。另外還需要二至三種顏色的小石子,可以用彩色玻璃石、圍棋、或甚至硬幣籌碼皆可。因為目的只是要標示「有道」或「無道」以及做為「問道石」而已。

術語:有道、無道、參禪、問道。

遊戲規則相當簡單。然而我發現,這款遊戲的好玩之處不止在於道的組合變化多,也在於眾弟子嘴炮的能力。弟子說著「悟了,悟了」地講出一個道,而被師父一句「你還要多學學」,擋回去的戲碼總不斷上演。而對師父而言,一個好的道最好能包融多種組合。讓弟子了悟不到,這才是高僧。遊戲道具少,攜帶方便。真必要時,沒有石子也可以玩。BoardGameGeek評價亦獲得7.4/10的高分。


過程:
一、佈道大會開始前
師父與弟子一起清理佈道場(桌面),將道的元素(三角錐)集中堆在中央。師父手邊依顏色好兩堆或三堆道石。

二、師父說道
師父先在心中決定何謂道(三角錐組合的規則), 再排出兩組三角錐組合,一組有道(合乎規則),一組無道(不合規則)。可做為道(規則)的元素的有錐的顏色、大小、個數、點數、垂直關係、指向關係、錐是否觸地、錐被罩住、錐是否倒下。水平的相鄰關係不可以做為道的元素。而道,就是這些元素一或多個的組合。例如:道 = 四個方錐且其中要有一個藍色的。或道 = 二個中錐倒下指向一個大錐。或道 = 一個以上紅錐,且紅錐必須在綠錐之上。

三、弟子參禪問道:
弟子輪流試排師父心中的道。輪到的弟子有兩個動作可選,一為參禪,一為問道。弟子先用中央堆著的三角錐,排出一個心中假設師父可能的道的錐組合。排出的組合公開在佈道場,讓所有人都可看見。然後弟子選擇要參禪還是問道。參禪就是請師父提示這組合是否「有道」,師父會用「有道石」或「無道石」標示於前,供之後參考。問道就是弟子想要說出心中認為的師父的道(組合規則)。問道分成二階段,第一階段是眾人猜測本次這名弟子排的道是否有道。第二階段是說出師父心中之道。但弟子必須要先獲得一顆以上的問道石,才能進入此階段。也就是說要交回一顆問道石,才可開口說悟到的道。每人依序輪流,先說出師父的道(悟道)者則勝。

四、取得問道石:
當任一名弟子要求「問道」時,所有弟子都可以先猜這名弟子排出的道是否有道。猜對者,可由師父手中獲得一顆問道石。獲得的問道石,可以在下次輪到時用在問道的第二階段上。

[ Read more ]

Friday, February 1, 2008

初夏的日本之旅 Day7

6月13日, 2007
§ 奧入瀨 §





Oirase


Curve


阿修羅の流れ

阿修羅の流れ
Fall
橋.流水
銚子大滝
十和田湖


這天依舊是好天氣,早上先從旅館直接坐JR巴士到石ヶ戸,在小賣店買好當做午餐的乾糧,開始一天的散步行程。在石ヶ戸的起點,有一面步道說明的木牌,說明整段路程的各景點與步行距離。我們沿石ヶ戸的步道前進,景色與昨日全然相異,舖設得宜的步道與明朗的景色,淙淙流水映著綠意,美景也順著腳步一幅幅收入眼裏。奧入瀨溪是十和田湖的宣洩溪流。也就說我們朝著十和田湖方向行走的是上坡路徑。本以為從十和田湖反向往燒山來走也可以,而且可以比較省力。真正步行時才發現,走下坡需要不斷回頭多看一眼。若總看著水流走的背影,似乎有一種「嘿!等等我~」的遺憾,而沒有那種迎面而來,說出「嗨!你好,今天看起來真美~」的心情。


這樣說來,雖然不是旺季,還是有許多人來跟溪流寒喧。我們一路上遇到不少旅人。有人直接開車停留在各著名的景點拍照。也有人跟我們一樣慢慢步行。大多數的人手上都帶著相機,大小不一,不過單眼佔的比例還蠻高的。在「阿修羅之流(阿修羅の流れ)」,遇到一位帶著像「小英的故事」中的,拍照時還得把頭肩鑽到黑布蓋中的那種大相機的老先生,站在水流中央的大石塊上架相機照相。「該不會正在風景明信片及月曆的原稿製作中吧!」心中想著,真的太帥氣了。我們也遇到一位先生,他用的技法比起那位老先生還要傳統。他在溪邊就架著畫架畫布畫著溪流。很難得看到有人在戶外架著木頭畫架作畫了。清風吹拂的涼意,在自然的氣息裏繪著眼前的景緻。這實在太詩情畫意了說。另外還有一位年輕人,他的步伐因為跟我們差不多,所以一路上總常遇到。他背著個背包,雙手空空,沒掛著相機也沒有素描本。我們遇到美景總停下來忙拍照。他則是停下來或垂放著雙手,或雙手環抱,抬頭仰望或微低頭俯視。像是用眼睛閱讀、用眼睛記錄,這一片楓葉及溪流。


「忘了帶相機?」我猜,一般人難免會發生的事。

「不,我正在洗滌我的心靈,從自然中得到領悟,眼跟心才是最好的記錄器。」想像中也許詩人如他,其實是這樣想的也不一定。


一路上,主要的景點都有立牌指示,也有公里數的標示。所以時間上還算好控制。我們沿途經過阿修羅之流、馬門橋、飛金之流、雲井之瀧等。在中途點雲井林業休息及吃中飯,才繼續後段行程。也許是走得累了,覺得後段景觀的美勝不像前段那麼深刻。不過最後的「銚子大瀧 (銚子大滝)」及旁邊的「寒澤之流(寒沢の流れ)」仍不可不忘一看。旅行團一般遊覽的終站多設於此。我們在那邊便遇到一大群蹦蹦跳跳的高中生,把我的銚子大瀧照片震得像一群流洩而下的白蝌蚪。從銚子大瀧再步行一公里多就可以到達溪流的源頭「子ノ口」。不過我們前進了一小段路後,卻一直找不到接下去的路徑,結果反而還是坐JR巴士到子ノ口。子ノ口就在十和田湖邊,巴士站前有遊覽船可以坐到休屋一帶。有不少旅館設在休屋附近。一般而言遊客來奧入瀨,大概就是選擇住燒山 (十和田湖溫泉鄉) 或休屋,或是子ノ口及休屋間的宇樽部。


忘了我們是搭最後一班還是第二班的JR巴士回旅館,回程沿途遇到幾個主要景點,巴士上也有廣播介紹。若真的很懶又沒開車,這似乎也是一個很快的遊覽方法。不過我想沒什麼人會只這麼做吧。這裏沒有親身走一遭的話,實在可惜了。才在回程的路上,看著窗外向後移動的楓樹及溪流,我已經想著一定還要再來走一遍。





前一天


[ Read more ]

初夏的日本之旅 Day6

6月12日, 2007
§ 函館 – 奧入瀨 §



雖然函館朝市就在我們旅館的斜對面,不過今天還是沒有在那裏吃早餐。該怎麼說呢? 在飯店吃過了,而且也不知道哪一家比較好啊…。這種藉口並無法掩蓋我們入漁之鄉卻未食而歸的事實。因為是海鮮啊… 海鮮嘛…。總之,我們今天得要搭上早上八點五十分往青森的超級白鳥號,到本次旅程的重點 – 奧入瀨溪流 – 是也。就算在旺季,往奧入瀨的公車班次也不多。所以在仍舊滿是綠葉的夏季就更不用說了。往返奧入瀨的JR巴士,各從青森站及八戶站都有發車。我們大約在十點五十分抵達青森,巴士發車時間為中午十二點。時間說多不多,我們只能在車站裏的便利商店買御飯糰當午餐,青森的蘋果及的歌謠碑都沒有時間去看。不過其實歌謠碑離車站不遠,若一下車就直接衝去,應該還來得及稍微賞覽一下的。JR巴士的乘車處就在青森車站的東北角對面。從青森坐到燒山,也就是奧入瀨溪流步道的起點,單程車資約2,260日元。不過因為我們辦了JR Pass,可以憑證搭乘。不愧為貴貴的JR Pass啊。像比較便宜的JR East Pass,就無法用來搭乘這班車。


巴士從青森出發後,到萱野茶屋時會停個五分鐘。萱野茶屋應該是個賣茶水及雜貨的店吧。重點是茶屋前的免費茶水,據說喝三杯可以延年益壽。不過請小心熱茶燙口。在那麼短的時間要喝三杯,貓舌如我,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同車的乘客不多,但似乎大家都來過了。只有我們兩個有下車來喝茶的。也是啦,紅葉的秋天才是觀光客的季節。現在大概同車的都是為了公事或在地人吧。喝的時候總覺得車上的人都在看著我,感覺有點不太好意思。只好三口當做三杯喝,至少有喝到過。到達燒山的時間大約兩點。我們住的溫泉旅館—奥入瀬渓流グランドホテル—就在站牌前不遠。房間是和式的,頗大間,說是四人房我也相信。窗外是楓葉的景,在秋天時一定非常美。我想只有在淡季才能住到這麼好的地方吧。


奧入瀨溪流步道全長十四公里。若不是自行開車,就得依賴自己的雙腳和JR巴士了。據說,這裏也可以租腳踏車代步。但腳踏車騎在馬路上,與溪邊的步道還是有一段小距離。既然是第一次來,那麼慢慢走來感受四周風情,似乎比較適當。十四公里步行約需四個小時。但我們是來拍照的。根據上次在溪頭的經驗,沿路停停拍拍,一小時的路走上三小時也不算太過。夏日不怕黑夜來得太早,只擔心回程沒公車可坐,得走四個小時回旅館。自十和田湖發往燒山的最晚一班JR巴士,四點半就發車了。所以我們打算在第一天的下午先開始走一些進度,以防隔天一整天走不完行程未免可惜。一般旅遊建議總說步道可以從石ヶ戸開始走,我們原以為是顧慮時程及腳力的問題。既然步道從燒山開始,怎有不由此出發的道理。於是我們背好相機及腳架,從旅館出發。


藍天的夏季,因為在郊外中,可以感受到清風吹來,果然是旅遊的好天氣。才往步道方向走,就在旅館外看到一株紅色的楓。楓葉變紅是美景不是奇景。但是紅在盛夏裏不禁讓人想告訴它是搞錯了時間。沒看到身旁的楓樹們都綠油油的嗎? 莫非是好心想犒賞夏季的旅人,給我們一點這裏的秋色的想像。懷著好心情走進步道,這…應該說是探險的開始? 溪流的水並不多,沿著漫草與樹的小徑不到一個人肩寬。這…是溪流嗎?


「這裏秋天來應該就很美吧! 我們只是來錯季節了。」


我們邊走邊彼此說著安慰的話語。兩旁有時出現似乎是河床乾枯後的石堆道,中央流著的是好少的溪水。小徑有時還偏離河道好遠,被小丘隔著連水都看不到,只聽見細細的流水聲以及看著參天的樹與偶爾出現的掩蔽小徑的半身高的草。


「這根本就是叢林冒險嘛。」一邊把繫著相機搖控器的掛繩,像小吃攤上趕蒼蠅用的紅塑膠繩一樣劃圈甩動來驅趕蚊蟲的我,不禁抱怨起來。途中的溪流很難找到好的景,叢林的綠意又不怎麼引人興趣。就這樣一路走到石ヶ戸附近,景色才開始有了變化。


「哦哦,真是美景啊!」看到眼前露出的溪流,我們終於發出這樣的讚嘆。


溪中綠石錯立,水流不得不繞行、旋轉、飛濺而過。曲折而紊亂的流相,反而變成吸引人目光的畫面。這裏被名為「三亂之流(三乱の流れ)」。由此再往前走三、五分鐘,就可以到達石ヶ戸休憩所。從這裏開始,步道也變得較寬廣好走了。原來,旅遊書也不是偷懶隨便寫的。回來再查簡介,原來燒山到石ヶ戸,是寧靜的森林散步道。(我說,還是叢林探險比較適當吧!)。從石ヶ戸到子ノ口,才是變化萬千的流水散步。石ヶ戸休憩所已有人們聚集,這裏有小賣店,簡單的旅遊介紹所,以及可休息的座椅。跟剛剛杳無人煙的樣子相差真多。我們在這邊搭上四點多那班JR巴士,回到旅館。


這間旅館雖然沒有在房內用餐的服務,但十道菜式仍相當豐富。只不過本以為他們沒有幫忙舖床,所以我們東西亂七八糟地丟在房間就去吃飯。回來才發現床已舖好。當下臉上冒出三條黑線,看他們把東西辛苦堆到一旁騰出床舖空間,還真難為他們了。看來住和室房間時,還是要乖乖收拾好,才不會丟臉啊。




かやの三杯茶

六月楓紅
奥入瀬步道
奥入瀬川
三乱の流れ



前一天 | 後一天



[ Read more ]

Tuesday, January 29, 2008

初夏的日本之旅 Day5

6月11日, 2007
§ 五稜郭 §



在函館的第二天,依然是晴朗的好天氣。我們坐上往湯之川方向的電車。昨天在廣末町一帶,街道與建築彷彿仍將當時西洋文化的氣息散播在空氣中,不經意的會有一種的懷舊感。然而此刻越往函館的西邊走,卻愈遠離那種氣氛。除了路上的老電車及車軌外,只如同一般日本地方城市的感覺。我們在五稜郭公園前站下車。沿行啓通り轉往五稜郭的叉路,大約步行十多分鐘,就可以到達五稜郭。這是一座星形的稜堡,厚實的城牆圍繞成五芒星形。由於佔地廣大,在其中走著不太能察覺它的形狀。要看全貌,就得要登上一旁矗立的五稜郭塔。


江戶時代末期的「黑船來航」事件,讓日本解除鎖國狀態,開放了港口通商。而函館就是開放的港口之一。德川幕戶因此成立了「箱館奉行所」,以便管理函館並促進地方的開拓與發展。五稜郭則是用來保衞奉行所而建立的城廓。由於當時有不少日本人學習著統稱為蘭學的西方工藝及技術,幕府便請學者之一的武田斐三郎負責設計及興建。他採用西方的稜堡式建築設計來建造五稜郭。由三角形狀的稜堡構成防禦堡疊,在當時西方社會,仍為主流。五芒星的造型就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型式吧。據說對於當時以大炮轟城為主的戰爭手法,這種城牆要比起中世紀的城牆要堅固得多。實際上,我不太能理解為何突出的稜角可以有助防守。是否是讓敵方在沿曲折的城牆走著走著走到昏頭、感到迷惑進而攻不進城呢? 不過總之,不論在北美的加拿大或歐洲,現今都還存有不少星狀 – 不一定為五芒星就是了 – 稜堡的遺跡。在日本,除了函館的五稜郭,在長野県佐久市,也有一座五稜郭,被稱為龍岡五稜郭,或龍岡城。


造型奇特也許是我們來到五稜郭的原因,然而其實這座稜堡在日本歷史中曾擔任著重要的場景。在幕末時期,也就是緋村劍心的那個年代,雖然德川幕府「大政奉還」給了明治天皇,一部份的舊幕府軍,仍逃亡到北海道並佔領函館建立政權。他們集結在五稜郭內並以此為根據地要求政府的承認。最後是政府軍發動箱館戰爭才殲滅所有的舊幕府軍。實際上,舊幕府軍一支名為新選組的戰士團體,似乎是日本歷史上大有名的組織。在五稜郭塔中,坐著一座新選組副組長土方歲三的銅像,也陳列著這個組織相關的事物。


放下戰爭的物事,五稜郭現在已經變成當地居民休憩活動的公園。我們到那裏時,正好遇上小學的戶外寫生。只見小朋友們找景點畫畫,或是男孩子們調皮的忙著追逐打鬧。人們在園內賞花散步,護城河變成划舟比賽的場地。在春季的時候,這裏也會開滿櫻花,已然成為著名的賞櫻勝地。五稜郭塔上,有一家好吃的咖哩百年老店 – 五島軒咖哩。它的本店應該在廣未町一帶吧。因為沒有事先做什麼調查,只是因為中午肚餓恰巧走進這家店。真算是好運氣吧。在台灣百貨公司內的超市,曾看過有賣這家咖哩的料理包。相當的貴啊,差不多是可以在台北吃一餐咖哩的錢了。不過呢,還是當店現煮的美味得多了。


五稜郭大概逛一個上午就逛得差不多了。下午我們就坐電車回到十字街附近,想找書上推薦的拉麵店吃晚餐。可惜下午四點多人家竟已經賣完收攤? 無可奈何的我們只好走去逛逛金森倉庫群。在路上恰好看到一根據說是日本最古老的混凝土電線桿,這算是一點補償嗎? 來到金森倉庫群,這原本是碼頭船隻堆貨的地方,現在也改成了逛街購物的地方。這裏的風情有點像小樽。尤其是函館明治館 (はこだて明治館) 內也賣著玻璃及音樂盒…。不曉得是不是在學著小樽的成功經驗呢…。天氣正好的傍晚,碼頭望出去的海景,金色的夕陽把海面照得波光閃耀。一排倉庫的紅瓦牆映著落日光芒似乎也發亮了起來。這時,函館山上應該人潮也開始聚集了吧。沿著港邊道路的盡頭看去,前方就是函館山。果不其然,隨著天色愈黑,山上閃燈也愈來愈頻繁。遊客們都不手軟的猛按快門吧。昨天我們還在山上拍著百萬夜景,現在自己則變成夜景的一部份。雖然是拍不到的啦,我們又沒有發著光。不過這種感覺還是挺好玩的。




函館市電 - りんりん号

五稜郭タワー
五稜郭 from Tower
金森倉庫
日落



前一天 | 後一天


[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