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7, 2005

法瑞遊記一

Vendredi ,14 juin, 2002. 天氣還算涼爽。早早就下了班回家拿行李,請宗恆幫忙搬行李到他家,去搭租來的往機場的小巴。行李箱很重,還好沒有下雨。坐車接人的路上有點迷路,往機場的路上有點塞車。不過沒有什麼關係,反正時間還不算晚,而且,我們就要去法國和瑞士了。

中正機場的二期航廈用的是空間桁架,廣場中還有撐起桁架的幾根大柱子。我們坐的飛機是長榮的747。不過他們不像國泰的班機,連最便宜的經濟艙也是每個座位都有一台小電視。約十四個小時到巴黎的航程,我們在機上吃了兩餐,看了三部電影,只睡了幾個小時吧。因為飛機的航線是從台灣往北繞過日本、俄羅斯跟北極圈,經北歐到法國。所以,途中從飛機上的窗上看出去,可以看到都是冰的冰原,還有在冰原附近的住家。聽說這是新的航行路線,以前的飛法都是經由曼谷一帶往西飛,會需要更久的航行時間。法國當地時間比台灣慢了六個小時,所以我們到戴高樂機場(l’aéroport de Roissy)時,是當地時間早上八點,然後就馬上緊接著開始巴黎市區旅遊。有時差的問題嗎?有,也就當做不知道,跟團旅遊的行程怎麼可以讓你太悠閒呢?
戴高樂機場還不錯,雖然聽說是很古老的機場,但是他們有數個當時看起來一定很未來而現在我們看了也覺得有點像太空站中間甬道的電扶梯走道,相互交錯在一個大的圓形天井中。在機場遇到了第一位隨隊司機,他是義大利人,來自拿波里。車子則是來自德國的賓士。我們從機場往南開,進入由塞納河(La Seine)貫穿其中的巴黎市區。巴黎不愧是古老的城市,所有的建築看來都有上百年的歷史,房子就像畫裏的一樣,石材的房屋外觀,藍瓦的屋頂上有壁爐的煙囪,一扇扇木質對開的窗子。而且還確實有人還住在裏面。

市區觀光的第一站是凱旋門(Arc de Triomphe)。因為以它所在的廣場中央為中心共有十二條大道(avenue)幅射向外展開,形成星星閃耀光芒的形狀,所以這個廣場又稱為(Place de l’Étoile)。而廣場周遭的道路則一概都是石板路。其中一條主要街道,就是連接羅浮宮的有一大堆名品店的香榭大道(la 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理論上,由這裡看過去,應該可以看到協和廣場的方尖碑(Obélisque)跟小凱旋門。不過很明顯的,照片裏也顯示,其實看不到。

跟香榭大道相對的則是Avenue de la Grande Armée。由凱旋門往那個方向看過去,可以看到代表巴黎新市鎮La Défense的著名地標新凱旋門(La Grande Arche)。在這次的旅程中,有好幾次都有經過La Défense區,不過卻都沒有機會停下來好好欣賞。那個地區主要為巴黎的新辦公大樓所在,處處林立著現代的辦公大樓,這是完全在巴黎市區中看不到的建築物。而La Grande Arche,它結合了傳統巴黎與現代感。這棟看似呼應著凱旋門的建築外型的建築物,不突兀的延續著羅浮宮-凱旋門軸線,卻又極富現代感的成為現代高樓的一份子。


凱旋門中,有樓梯可以通到門頂讓觀光客鳥瞰四周。不過因為隊伍有點長而且時間也不太夠,所以沒能來得及買票上去看看那些想來就很漂亮的風景。凱旋門上到處充滿了雕刻,門頂上雕的,看起來應該是花吧。門的內側跟外側沒有石雕的地方,則刻滿了名字。據說,這些都是為法國打勝戰的軍人的名字,被刻在這裡以表彰他們的功績。凱旋門四周的房子都非常漂亮,不過其實全巴黎市區的房子都差不多長成那個樣子。就在凱旋門的下方,在一九二0年的十一月十一日,有一位無名士兵被葬在那裡,以紀念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這個墓前,一直供滿鮮花。而墓前的火炬也在每天的傍晚燃燒著。
在凱旋門的對面,香榭大道的左側,就是法國總統戴高樂的故居。戴高樂應該算是二次世界大戰時,法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吧。因為除了機場以他命名外,Place de l’Étoile這個廣場同時也被名為戴高樂廣場。除了街道古色古香,法國的行人號誌燈也很可愛。他們的紅色小人除了照片中站得直直的這種外,還有一種手叉腰造型的。而他們的紅綠燈,可以發現除了給行人的之外,又還有上下兩組。上面那組似乎是給巴士司機看的,下面那組則是給小客車的駕駛看的。

我們接著前往艾菲爾鐵塔。我們的車子停在陸軍學校(École Militaire)前面的Avenue de la Motte Picquet上,面對Parc du Champ de Mars前的Place Joffre。沿著Parc du Champ de Mars的中心線到塞納河邊,就是艾菲爾鐵塔的所在。在這個廣場上有兩面寫滿各國文字的和平的紀念碑。領隊說Place Joffre是照艾菲爾鐵塔的最佳位置,所以我們就在這個沙地廣場上照了不少張照片。不過後來走到廣場的後面,才發現原來在廣場後的公園(Parc du Champ de Mars),就可以看到鐵塔聳立在綠色草地的盡頭,看起來比廣場上的角度來得更佳。其實那個時候若努力一點,再向前走過這個公園,就可以真正到達鐵塔正下方了。在這個廣場上,除了拍照的遊客,還有不少在兜售小鐵塔的小販。就是在TAXI II裏看到的那種。一個要價七歐元,實在是太貴。
看完了鐵塔,接下來我們坐車往回朝羅浮宮的方向開,正好看到在草地上踢足球的法國人。當時剛好就在法國隊從世界盃的預賽被淘汰不久,法國隊也只早我們一兩天回到法國。我們在臺灣時還一直怕到了法國若不小心提起足球的事會惹惱法國人,看來是我們太大驚小怪了。然後我們在傷兵醫院(Hôtel des Invalides)與亞歷山大橋(Port Alexandre III)橋前的廣場停留。在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的建築物其實包括前面橫向展開的傷兵醫院(Hôtel des Invalides),及其後的金色圓頂的圓頂教堂(Église du Dôme),它的金頂是真的由金箔貼成的。在這兩者之間還有軍事博物館(Musée d’Armée)等。圓頂教堂原本是路易十四想要用來做為皇家墓圓,但它在路易十四過逝後卻未為能皇家所用,後來反而成為了拿破崙(Napoléon)的陵寢。
亞歷山大橋建於1896至1900年,為了紀念法俄在1892年的結盟及1900年的萬國博覽會。它以俄皇Tsar Alexandre III命名,他曾在1896年的十月替這座橋放下一塊基石。這座橋的兩端共有四根柱子,柱上面都放置了鍍有金漆的雕塑。

中午回到塞納河的右岸,經過協和廣場跟大概是Rue Royale吧,在一家端出同料理法之雞肉跟豬肉的中餐館吃飯。早早吃飽後,我們又回到剛車經過的街閒逛。就在那條街上,我們看到一家鉈飛輪(Tourbillon)的店,店門口的牆上還有一個駝飛輪構造的招牌。也就在這條街上,我們發現一家書報攤竟然有在賣巴黎鐵塔,而且一個只要1.6歐元。當下我們就一口氣買了十個。在高興地回到餐廳集合的路上,順便又照了一張在街盡頭羅馬神殿式的Ste Marie Madeleine教堂。

吃完飯後,我們來到巴黎聖母院。這座聖母院建於1163年,為哥德式建築的代表。它的正面(西面)是兩個對稱的塔。兩塔之間的圓花辮形的窗,稱之為玫瑰窗(rosace)。在聖母院的東面,也同樣有一扇玫瑰窗。進入院內參觀時,可以看到從外面看到黑漆漆的窗子,卻呈現出漂亮的彩繪玻璃。另外,整個聖母院外牆的柱邊,都可以看到野獸形狀的滴水嘴(chimères)。

遊完聖母院,我們的當地導遊出現了。她是法國人,但是中文講得很好。她先帶我們到羅浮宮外面對街的一家免稅商店逛逛。領隊從那家店中幫我們拿到了免費的雅詩蘭黛茶樹香水。我拉著宗恆也趁空找路邊的藥局買到Avène產品,所有東西都是台灣的一半價錢。只可惜不敢狠下心買太多。實在是太便宜了啦~
之後我們來到羅浮宮。羅浮宮主體可以分成北棟(Richelieu)、南棟(Denon)、與中棟(Sully),也就是我們當日參觀的目標。整個羅浮宮,包括所屬的宮廷花園,都連接著之前曾描述的方尖碑凱旋門新凱旋門軸線。站在宮外的花園噴水池前,很容易就可以觀察到這條軸線。而其實在羅浮宮前也有一個小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延續這條軸線的景觀。

羅浮宮中分有許多的主題展區。進入羅浮宮後,我們的參觀方向是先從一樓(GF)的埃及文物展區的木乃伊開始,往同層的希臘羅馬區的大理石像及黃銅雕塑,再到2樓(1F)的油畫區,再下樓看勝利女神及維納斯。很可惜沒有多照一些照片。

離開羅浮宮,我們又回到香榭大道準備去吃法國風味餐。香榭大道上人非常的多,也許因為當天是週六的關係。有很多人就在大道上的Bistrot吃飯看街景跟人潮。我們在那段一點點自由活動的時間裏,趕到大道上的一家FNAC,想要找那幅立體的巴黎市地圖。沒想到那邊的FNAC竟然只有賣多媒體產品,像是電腦或CD、DVD一類的東西。所以趕了一大段路,卻什麼也沒買到。當天的晚餐,也就是所謂的風味餐,應該就是嚐嚐當地菜的味道。平生第一次吃到田螺,覺得沒什麼特別好吃的,我想以後也不會想吃了。倒是那家餐廳的一位侍者非常的酷,為我們上菜時一點笑容都沒有。只有後來菜都差不多上完的時候才比較有表情。可能是因為假日晚上還要輪班很不甘願吧。吃完晚飯後,天色還亮(,那時都七、八點了吧)。所以我們又到艾菲爾鐵塔河對面的Palais de Chaillot,眺望另一面的鐵塔。

我們當晚住的旅館是位於市郊的NOVOTEL,似乎是一家法國當地的連鎖旅館。三星級,屬現代式的旅館,所以還蠻舒適的。有趣的一點是他們乾溼分離的衛浴:廁所自己一間,但洗手台跟浴缸都在另外一間。早上吃的是旅館裏的法式自助早餐。有Baguette、各式麵包、水果、培根、炒蛋煮蛋、玉米片、咖啡、跟裝咖啡用的大碗杯。很豐盛、而且很好吃喔。

0 意見: